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测地圆顶是对 柏拉图立体 或其他 多面体 进行三角剖分,以产生对 球体(或 半球体)的近似。第 阶测地化操作将多面体的每个多边形替换为该多边形的 外接球 上的阶数-
正则镶嵌的投影。
上图显示了 立方体、十二面体、二十面体、八面体 和 四面体(从左到右)的基本体(顶行)和 1 到 3 阶的测地化(从上到下),使用以下方法计算得出Geodesate[poly, n] 在 Wolfram 语言 包中PolyhedronOperations`. 使用略有不同的方法计算的测地多面体在 Wolfram 语言 中实现为GeodesicPolyhedron[poly].
第一个测地圆顶于 1922 年在德国耶拿的蔡司光学公司顶部建成,作为其天文馆投影仪的投影面。R. 巴克敏斯特·富勒随后普及了所谓的测地圆顶,并对其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。富勒最初的圆顶是由 二十面体 构建的,方法是在每个 多面体顶点 周围添加 等腰三角形,并稍微重新定位 多面体顶点。在这样的圆顶中,多面体顶点 和面的中心都不一定与中心距离完全相同。但是,这些条件近似满足。
在 Kniffen (1994) 讨论的测地圆顶中,多面体顶点 角的和被选择为常数。给定一个 柏拉图立体,设 为边的数量,
为顶点的数量,
(1)
|
为在 多面体顶点 相交的边的数量, 为构成 多边形 的边的数量。将旧 多面体顶点 点的角度称为
,将新 多面体顶点 点的角度称为
。那么
(2)
| |||
(3)
| |||
(4)
|
解出 得到
(5)
|
(6)
|
并且
(7)
|
多面体顶点 之和为
(8)
|
Wenninger 和 Messer (1996) 给出了用于求解测地圆顶中任何测地弦因子和二面角的通用公式。